2011-03-02中國時報【中央社】

   全台「蚊子館」有新出路,內政部規劃明年起選定30處閒置公共空間,改為非營利幼兒園。兒童局長張秀鴛表示,將以供需平衡作為評估準則,不會讓「蚊子館」成為「蚊子幼兒園」。

   內政部推動「公共托育」,張秀鴛表示,配合營建署相關法規鬆綁,兒童局將自明天起與地方政府溝通協調,初步規畫在明年選定全台30處閒置的公共空間,改裝成非營利性質的幼兒園。

   張秀鴛說,未來將列入考量的閒置空間包括國小或國中教室、地方活動中心、停車場、運動場等,例如圓山中山足球場樓下的運動員休息室,或其他所謂的「蚊子館」,在符合公共消防安全標準的前提下,進駐幼兒照顧服務。

   張秀鴛表示,這些經過兒童局與地方政府評估符合「供需平衡」的托兒所設置點,規劃將由中央補助改裝費用,地方政府負擔保母、幼兒教師等人事費用,部分則向幼兒家長收費,以公私協力方式,在2到3年間自負盈虧,之後就不用官方補助,獨立招生。

   她也說,計畫首年以30所為推動目標,若各方條件許可,往後可望逐年增加至40所、50所以上。1000302

ind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d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化解嬰幼兒托育的不安與恐懼,請從普設公共托育措施做起,台南市托嬰中心嬰兒窒息死亡事件後,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呼籲聲明稿

 今日(2/20)報載,台南市某托嬰中心違法超收幼兒,照顧人員必須一人照顧八名幼兒,於是將一位女嬰放入置物櫃隔離哭聲,導致女嬰窒息死亡。

本聯盟長期關注台灣兒童托育措施良莠不齊的現象,並一再提醒各界,台灣的私立營利托育市場問題重重。如今再發生此案,我們只能以嚴肅的心情再度呼籲,請各級政府正視「公、民共辦,普設公共托育」的政策重要性,給台灣年輕家庭一個敢生小孩的理由。

 托育營利市場主導,是問題的根源

行政院消保會早在三年前檢查全國幼托機構,就已發現「不合格」率高達74%。其中最嚴重的問題,是超收兒童、進用不合格照顧人員、合法掩飾非法、用不同名目擴充招生等現象充斥。

兒福學者王順民也早在三年前就已撰文指出,這些違法偷渡行為,乃是私營托育服務的「變通生存之道」;是業者賺取商機利潤的方法,是市場實務上一種可預期的後果。政府的托育評鑑,淪為象徵性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根本管不住五花八門的業者牟利偷渡機巧。(http://www.npf.org.tw/post/1/2846

今天我們看到的台南市女嬰死亡個案,其根本原因是學者專家早已知道的結構性問題——台灣兒童托育過度由私立營利市場主導,與全球各國相比,私立營利托育的比例驚人地高,約佔總體托育服務量的七成以上!政府如果再無所作為,不調高公共托育服務的總比例,兒童托育的風險、廣大父母的不安與恐懼、年輕家庭難以兼顧工作與育兒,將永遠是台灣社會發展的罩門。

應儘快立法,責成政府推動「普及公共托育」

此次事件顯示我國私立園所普遍習於以合法掩護非法,使政府的管理機制必然失效。有鑑於此,本聯盟呼籲政府重新檢討刻正推動的「補助私立園所」(包括五歲免學費及其往下延伸)政策,否則無異於「養賊抓賊」,不僅自討苦吃,更會害慘小孩和家長。

本聯盟呼籲,政府和民意代表應痛定思痛,以民主協商方式集思廣益,研議周全的托育政策;並透過立法於「兒童教育與照顧法」中加上專章,要求政府以「公、民共辦」之方式,於國中、國小閒置空間普設「托嬰+托兒+課後照顧」之全套平價優質公共托育措施,扭轉過度營利現象,從根本上改善台灣兒童托育服務的結構性體質,才能解決難題。主政者應認清,托育是全民的需求,是一種普及性的公共照顧建設,不能再忽略國家的責任,一味丟給市場及家庭自行解決,否則少子化危機將解套無門。

此外,本聯盟建議,目前家長們可以透過兒童局與各縣市合辦的「社區保母系統」尋找居家保母。納入此系統之居家保母領有合格證書,且須接受持續的督導管理與在職訓練,可靠性相當高;但由於政府未能有效執行收費管控,價格不菲,因而有進一步設置公共托嬰中心之必要。(需要保母托育之家長請至兒童局網站http://www.cbi.gov.tw/
尋找居住地區之保母系統聯絡辦法。)本聯盟也建議各縣市主管機關應立即透過保母系統的管理網絡,徹查是否有保母非法將兒童名額借給托嬰中心從事超收之不法情事,以杜絕托嬰中心的超收門路。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0956976806

教保服務行動聯盟召集人,王淑英0919633519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0933767609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0939886201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簡至潔0939617638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0937059057

新聞聯絡人:

彭婉如基金會,王兆慶0935857100

彭婉如基金會,莊韻親0919049911

ind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d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引自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main/?p=16153

雙重角色的煎熬    by 吳 東牧 on 2010/11/29 

大安溪自雙崎峽谷,漸形開闊。(圖片來源:經濟部水利署網站-大安溪) 
文 ‧ 圖 / 利格拉樂 ‧ 阿烏

多年前,我也曾經在部落居住過一段不算短的時間,當時,身兼母職還要當「部落文化工作者」;這和很多目前回原鄉戰鬥的人一樣,總希望能夠回去做些甚麼事情,卻又常常力不從心,尤其是女性。為什麼是女性特別辛苦?大多數的女性文化工作者常常都是女兒(媳婦)、老婆(母親)的重疊身分,要能夠同時顧及這許多事情,依照部落文化的生態性,往往比蠟燭二頭燒還要辛苦。 

我還記得,當年下定決心回到部落時,對部落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老人與小孩兒,幾乎所有的中生代都因為生活經濟壓力的問題,被迫前往都市找尋餬口的工作機會,部落裡是原住民族人心底最安定的落腳處,所以最需要照顧的老人與小孩們放在部落裡成了理所當然的決定。

原住民的部落幾乎都不大,打從天未亮開始,總是可以聽見部落裡充斥著各種聲音,老人們依照著遠古傳下來的生活作息,早早就在生活空見間中四處移動;有時候,不戀床的小孩兒也常隨著早起的祖父母在田園中就玩耍了起來,我自己的孩子就是這樣;聽著長者與小孩兒天真的對話,與部落裡自然萬物的聲音交互傳來,其實那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它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部落記憶長成過程。

大多數的女性文化工作者常常都是女兒(媳婦)、老婆 (母親)的重疊身分,要能夠同時顧及這許多事情,依 照部落文化的生態性,往往比蠟燭二頭燒還要辛苦。

 

只是,在美好的背後,並不存在著美好的事實;部落通常地處偏遠,以現代的觀點來看,就是一個標準資源不足的地方,不論是哪一個部落大概都面臨相同的困境,當當代的原住民知識份子汲汲於原民權利爭取之際,通常在部落裡面這些最支微末節的老人與孩童們很容易被遺忘,就如同原民女性的性別主張一般。

認真的看,部落裡的老人與孩童們,承受著最不公平的對待,他們無力走出部落卻最扎根原鄉,然而,目前所有的社會福利制度,卻似乎照顧不到這一群最需要照顧的人們;部落裡隨處可見四處奔跑的孩童,因為托幼沒有他們的份,即使有,都是非原住民觀念的強制漢化系統;部落裡到處散居無依的老人們,因為看護制度沒有他們的名,即使有,也是語言無法溝通的社工倉皇來去。

原住民權益在近十數年間看來似乎有著某些被討論和參予的空間,但事實上其中的內容卻過於流於政治化口號,實質的內容究竟有沒有關照到所有的原住民族人?其實我是存疑的,如果原住民權益在政治角力的鬥爭中再繼續個十幾年,此時回頭看看,這些目前依然無依無靠在部落生存的老人與孩童們的共同命運,你會看到甚麼樣的光景?老人們逐漸凋零,部落痛失了傳承的口述記憶者;孩童們長大了,原住民遺失了傳承的文化行動者;這會是即將發生且可預見的事實。

而有著一群人尤其是婦女,默默地在部落裡付諸行動,或許,剛開始的出發點只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家族的文化、甚或是老公丈夫的夢想,因此一頭栽入了部落文化的領域,但是,這群婦女做的事情卻不僅僅是文化工作者、母親(妻子)、媳婦(女兒)而已,她們同時還肩擔了更多的現下原民權益所沒有談論到的迫切工作內容。

這群婦女需要的不只是更多掌聲,她們的經驗與實踐也需要更多的被看見!

ind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自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chinese/page/5/0/61/1801(財團法人台灣智庫網頁)

五都就是要幸福-台灣智庫呼籲從「環保、行無礙、地方公投、托育公共化、市民主義」實現承諾

  2010年11月27日決戰五都,距離今天只剩50天,50天後台灣將正式進入「五都治理」新時代!不只人口有朝向五都遷移的趨勢,同時經濟及文化對人民影響變大,甚至會形成城市與城市彼此進行治理競爭、市民比較幸福的時代。

 
  台灣智庫執行長鄭麗君表示,隨著五都選舉接近,最常被提及的莫過於「幸福」、「治理能力(執行力)」以及「市民主義」,不僅綠營候選人早就大力宣揚,連藍營候選人也紛紛跟進,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站在一個智庫立場,我們必須提醒,將來無論是誰當上五都的第一任市長都將面臨重大挑戰,而如果對這些挑戰沒有基本認知,就不可能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實現「幸福」的承諾。
 
  鄭麗君說,台灣智庫特別在五都選舉前以《台灣思想坦克十月號》企劃「就是要幸福,五都挑戰才開始」專題,邀請專家分別從環保、行無礙、地方公投、托育公共化、市民主義等面向,探討五都未來發展的問題與願景,且提出具體建議,期待能帶領大家跳脫選舉,共同思索台灣城市治理的新紀元。
 
環保建言 立委田秋堇:賺乾淨的錢 幸福加倍
 
  立委田秋堇表示,近日工安事件頻傳的台塑六輕就是最佳個案。六輕到雲林設廠後並未如當年對外擘畫的願景,為雲林帶來十萬就業人口、麥寮新市鎮、設立學校與醫院,卻為雲林沿海帶來嚴重汙染,台灣社會為了國光石化可能損失的成本約539~1091億元/年,而國光石化淨效益約516億元,也就是說對台灣而言是個不敷成本的開發案。王塗發教授研究也指出,如果把投資國光石化的5,000億經費轉投資綠能產業,可以多創造出1,250億的產值,並可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田秋堇說,20年前台灣還在經濟開始發展的時代,宜蘭縣陳定南縣長就堅定「環保立縣」的理念,反對六輕設立,一步一腳印,讓宜蘭不需靠汙染工業而有所發展。台灣有許多優秀的人才,可以協助地方政府發展,端看首長的決心與遠見。這次五都是發展程度與知識水平相對較高的區域,尊重環境與弱勢的候選人一定可以贏得多數人民的認同。
 
空間建言 唐峰正:進步城市就是要讓老幼婦弱行無礙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唐峰正表示,台灣社會目前普遍對「無障礙空間」有失準確的觀念,總認為那是屬於「身心障礙人士」所使用。其實人從嬰幼兒、學齡、懷孕,到步入老年等階段,都有可能屬於行動不便的隱性族群,同時,依據內政部2009年6月底統計,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52萬,佔總人口比例10.5%,顯見台灣的未來正在快速地銀髮化。因此政府施政上,應跳脫過去僅以身障者設想的無障礙空間,應是包括老弱婦孺均整體適用的自由空間,在設施規劃上不應該區分一般人及殘障者,讓自由空間的概念融入日常各項硬體建設之整體規劃,才不致產生弱勢的空間使用族群。
 
  唐峰正建議,應積極推動自由空間認證標章,檢測現有環境,編列相關預算並監督政策執行。結合政府、企業、社團的力量,全面改造公共建築、大眾運輸、住宅社區、購物、休閒旅遊等設施。
 
民主建言 王思為:實踐地方公投 凝聚人民支持度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王思為表示,目前在民主制度下有三種權力的行使方式允許人民對公共決策產生影響:選舉民主、參與式民主及直接民主。直接民主則是能夠讓所有人都參與決策的終極手段,在直接民主當中,公民跟政治人物一樣都有最終的決定權。換句話說,被選舉出的代議士無法獨佔權力,必須與公民共同分享決策定奪的權力。而地方公投不啻為解決地方民主赤字的最佳方法之一,甚至在某些民主國家中(例如芬蘭)連非本國公民也可以參與地方性選舉及地方性公投,共同決定地方性的公共事務。
 
  他認為,地方公投不啻為解決地方民主赤字的最佳方法之一。這種將開放公共參與的機會與管道的權力下放、去中心化的做法,實際上更能凝聚一致意見、強化決策核心能量。唯有透過如此的方式,決策者才有可能比較貼近人民的真實想法,並做出較好的決策,贏得較高的支持。
 
婦幼建言 劉毓秀:托育公共化 幸福生活基石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劉毓秀表示,根據經建會的新近估計,我國今年總生育率低於一(即平均每位女性一輩子平均生不到一個子女),50年後高齡人口比例將超過四成,這樣的社會是沒有存續的可能的。促進良性生育,是我國政府和社會刻不容緩的要務。
 
  劉毓秀說,從國際比較顯示,北歐的普及公共托育政策最能促進良性生育。值此五都選舉之際,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推動「平價優質托育催生行動」,針對五都提出制度要求:(1)政府應針對勞工家庭提供托育服務,(2)政府應以公、民共辦的模式擴增公共托育服務。(3)針對托育服務,政府應設自治委員會定期審議。
 
五都第一課:市民主義取代市長主義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建築研究所副教授林欽榮表示,台灣已正式邁入人口成長「減緩」年代,在未來10到15年間,台灣將跨過「零成長」(即出生人數及死亡人數相同)的交叉點,正式進入人口「負成長」年代,這也象徵台灣社會邁入高齡化、少子化、工作人口負擔增加的年代。
 
  他認為,從全球趨勢來看,國家與地方莫不致力於加強「直接社區參與」之公共政策。核心概念乃在於強化「連結」與「參與」的實施,藉由地方民主政治領導,經由集體化、參與化、包容化的有效公共討論與決定過程,據以形成充分具有「地區自主權」的每項公共政策。也就是說,五都第一課將是正式進入市民主義,而非市長主義,從擴大政策參與權,朝向創意城市、生態城市、可居城市、幸福城市的面向發展。

ind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落實助好妳孕 再推育兒友善園
2010-10-08 
中國時報 
石文南/台北報導】
     北市府推出催生專案「助妳好孕」發放生育獎勵、育兒津貼等補助,現在更進一步規畫建置「育兒友善園」,提供家長社區化的育兒資源,現已建立廿七所育兒友善園,預計年底在全市建構卅五個育兒友善園據點,明年將再增加超過一百個服務據點,讓北市每個社區角落的爸媽都可隨時找到養兒育女的好幫手。
     北市府和加入育兒友善園行列的北市兒童托育資源中心、葫蘆托兒所昨日舉辦「助妳好孕系列-啟動育兒友善園養兒育女好資源」活動,台北市長郝龍斌向爸媽說明落實助妳好孕的決心,化身「郝爸爸」體驗育兒友善園,陪社區親子製作「愛的連線DIY」,將友善園多元豐富的服務和資源介紹給社區家長。
     社會局與兒童托育資源中心今年起結合市立托兒所、公辦民營托兒所及婦女中心共同打造育兒友善園,以社區為單位,利用托兒所既有托育服務與社區保母系統照顧網配合,提升兒童照顧品質。
     郝龍斌表示,育兒友善園是家長及幼兒保母都可帶孩子去,在那裡幼兒彼此接觸,家長也可交換意見,他強調,鼓勵生育不是只給錢,還要有托育、養育的完整配套,育兒友善園就是配套措施。
     社會局表示,育兒友善園設置的兒童照顧圖書室提供豐富育兒書籍和繪本、童書等;玩具圖書室則有多元的玩具供孩子們選擇。社區托兒所有適合大小朋友參與的活動和服務,包括玩具圖書館、親職講座、教保職訓、兒童發展篩檢、節日活動、臨托等,建構起綿密的幼兒照顧網絡。相關資訊洽台北市社會局網站(http://www.dosw.tcg.gov.tw/)、台北市托育資訊服務網(http://kids.taipei.gov.tw)查詢

 

小小評論( Suing)

各位伙伴大家好:
 
選舉快到,各地推出各種生育獎勵政見,剛看到今天新聞剪報”台北市的育兒友善園”好像很不錯,但它却是針對中上階級的家庭量身訂做的措施:
例如玩具圖書館,親職教育…這樣的概念。然而對於服務業…等其他各種勞動家庭並沒什麼幫忙。請問中下階級的家庭有機會去使用這些多元豐富的服務嗎?
我很想知道台北市是不是所有家庭都已經有好的托育選擇了?而且價位都是平價的?不然這些照顧網絡是否只是景上添花,好的變成更好,得不到好處的家庭永遠得不到政府的服務。
台北市的家庭是否沒有平價托育的需求了呢?請問勞動階層的父母有時間可以帶兒童去玩具圖書館、做節日活動嗎? 台北市家庭是否與其他地區的需求不ㄧ樣呢? 彈性托育…夜間托育…假日托育…平價優質的照顧在那裡?以及教保人員的權益已有保障了嗎?…看來資源還是會落在較富裕之社區裡,貧富會愈來愈懸疏。有些人卻永遠看不到問題,你的看法呢?
              

ind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部:幼托整合先做2到6歲

  • 2010-10-04
  • 中國時報
  • 【中央社】

 

     教育部國教司長楊昌裕今天在立法院表示,攸關幼托整合的「兒童教育及照顧法」仍希望朝0至12歲版本努力,但考量迫切性,先通過2到6歲版本,是比較可行的做法。

     民進黨立委黃淑英、林淑芬與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在立法院舉行「我家的幼兒托育,何時才能平價、安心?」公聽會,邀集內政部、教育部以及多個民間團體,共同討論如何建立完善托育制度,楊昌裕在會中作上述表示。

     楊昌裕指出,教育部今年3月將兒照法草案送到立法院,之後也不斷與學者、教師、家長團體不斷溝通,目前可能方案有二,一是對象涵蓋0至12歲兒童,另一則是以2到6歲為對象;至於0到2歲以及6到12歲這兩個區塊,因為各界不同意見多,傾向到第二階段再進一步整合。

     楊昌裕也說,幼托教育類似國民教育精神,為兌現總統馬英九幼兒教育政見,教育部預計100學年度將針對家戶年總收入在新台幣110萬元以下的家庭,實施5歲學童免學費,未來將視政府財政狀況逐步擴大。

     黃淑英指出,兒照法已經討論多年,各界都認為保障對象應涵蓋0至12歲兒童,教育部先前送到立法院的「兒照法草案」也是以0到12歲為版本,現在卻為了特定團體施壓,想改變先以2到6歲為保障對象,這等於是倒退走。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表示,根據消保會2007年抽查全國幼托園結果顯示,不合格率高達7成4,這也是民眾選擇不生育的原因;而每當政府要整合幼托,幼托業者就抗議政府「與民爭利」,但事實上是業者想獨占既得利益。

     劉毓秀強調,整合幼托制度刻不容緩,政府參考北歐國家經驗,設置「公共托育服務審議委員會」,邀請與托育相關的社會各界(學者專家、家長、婦女、勞工、教保人員、企業、私立幼托業者),定期審議其規格(包括服務內容、管理規範、收費金額等事項)。

     民進黨立委陳節如表示,目前兒照法草案中沒有審議委員會機制,她贊成將設置審議委員會。對於兒照法涵蓋對象,陳節如說,教育部原本要整合0到12歲的幼托,現在卻又想分開做,政府應該有一致的想法才對。

     兒照法學界行動聯盟表示,幼托所指範疇非僅限於「幼稚園」與「托兒所」,而是涵蓋現行的「幼稚教育」與「托育服務」兩種制度的整體生態,行政部門的「兒照法」草案版本,涵蓋層面不應過於偏狹。991004

 

 

相關報導:http://news.chinatimes.com/realtime/0,5255,110101x112010100400888,00.html

ind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教觀測站:平和部落托育班的驚嘆-上

本文不討論部落托育班的設置政策適當與否問題,也不分析所涉及之法規為何。筆者從媒體播出,認識了平和部落托育班的潘秀美老師。從節目中發現,潘老師的教學,與筆者正在呼籲推動的民族學校之教學方式極為相似,因此引發進一步訪談的動機。

以下將分成兩部分介紹潘老師的托育班教學故事,第一部分介紹潘老師的故事,第二部分介紹托育班中的年輕原住民籍老師與幼童的故事。

托育班招收2至4歲混齡的原住民幼童,這個班之所以招收混齡的學生,並不是因為學生人數不足,為了湊足法定的學生數才這麼做;而是因為潘老師發現部落的孩子具有一種特質:因為部落是一個開放空間,各家的孩子平時就常玩在一起、加上部落家庭間的互動較為頻繁,所以孩子們彼此都相識。

年齡不一的孩子在一起,並不會產生吵架或爭奪的行為,反而會形成大的孩子造顧小的孩子(雖然大的只有4歲,但真能照顧2歲多一點的孩子)的現象,這種教學,正好可以培養部落中的孩子,從小養成彼此照顧與分享的排灣族文化核心價值。其次是潘老師的教學,托育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希望幼童在部落中就學,而能學習部落的族語。在這一方面,筆者很感動,因為潘老師可以說是成功地實踐族語的教學。

托育班的族語教學並不像國小或其他幼稚園那般,只是在某一節課或某幾節課才教族語,這樣的族語教學是不會成功的,學生們所學的族語無法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所以,潘老師的族語教學是採全族語的教學方式。

8月初的一個雷陣雨的下午,筆者參觀托育班的教學,全班的學生集合在部落的集會所,正進行音樂的教學,潘老師請幼童輪流用族語唱古老的歌謠,配合打擊自製的樂器學習節奏,潘老師並不時的以族語和幼童對話。

筆者當時感到驚奇與欽佩,因為都是4歲以下的幼童,竟然也能聽懂老師的族語並以族語與老師對話,這些幼童只經過一年多的族語教學,其族語能力早就超過許多部落或都會區的原住民高中生,這也就是筆者曾一再呼籲、強調的族語教學,應該採如此的方式才能顯現效果。

除此之外,潘老師以部落日常生活及歲時周期為主軸,作為規劃課程與教學的內容,托育班的教室只是其中一個空間,而不是唯一的空間,部落反而成為托育班上課的主要場所。

潘老師為了能將部落文化教給學生,不時地向老人家學習,有一次就特別去學習快要在部落中消失的悼念死者的哭腔,並示範給幼童認識。

潘老師表示,就在筆者參觀的前幾天,部落中有人過世,潘老師帶幼童去喪家進行文化學習,並帶出生命教育的意涵,所以她的教學是與部落的生活融為一體的,幼童就在部落中參與並學習,相信一定能學得許多排灣族的文化價值

原教觀測站:平和部落托育班的驚嘆(下)

平和部落托育班的故事不是僅在潘老師身上,在這個特殊的小小天地中,也有許多其他老師與幼童的故事。依照規定,因為是屬於托育班,招收的學生都很小,因此教師與學生的比例就較低,托育班的編制有4位老師,不像一般幼稚園一班只有2位老師。

托育班中共有4位老師,除了潘老師外,其他的老師都是非常年輕,約是大學剛畢業的原住民年輕人。

其中有一位族語能力很不好的老師,當這位年輕老師剛進入托育班時,因為托育班是採全族語教學,所以她就無法擔任教學工作,只能在旁邊協助潘老師的教學,準備教學所需的物品,或協助處理學生的事情,但是潘老師還是非常希望她能在一旁一起學習族語。

這位老師非常認真,自己也下定決心要學好族語,於是從學習聽簡單的會話開始,到慢慢地學習說簡單的族語,經過半年多的學習(除了跟在潘老師下面與幼童一起學族語外,也與幼童一起互動來學族語),現在已經能獨力擔任教學的工作,雖然有時她的族語也會被幼童糾正,但畢竟她還是努力地在學習。

這一個故事很令我感動,因為這個托育班採取全族語的教學,不但讓幼童學會族語,同時也產生了讓一個年輕人重新學會族語的附加價值,而這一個附加價值將會一直產生永續的效應(因老師會繼續教以後各年度的孩子)。

托育班中也有許多與幼童學習有關的故事,除了前述幼童因有很好的族語能力,而能糾正族語不好的老師以外,幼童也發揮大帶小的同儕功能。

在這方面,平和部落托育班的幼童不但學會生活自理能力,同時也能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幼童,這是在知識的學習之外、值得大大肯定的成果。

另外潘老師也說出了一個故事,曾經有人送她一些只有文字而沒有圖片的中文字卡,有一天當她在整理時,有一個幼童用族語問:「老師,這是什麼?」潘老師也用族語回答說:「這是字卡。」

潘老師發現幼童很好奇,所以,有一天就把幼童集合起來並坐在她面前,潘老師先拿出5張字卡並平放在幼童們面前,以族語告訴幼童們說:「這是字卡」,接這用族語指著一張一張的字卡說:「這是糖果、這是帽子、這是房子……。」

幼童們就跟著老師唸,潘老師接連展示並教了十幾張的字卡。幾天之後,潘老師將幾張字卡吊在托育班教室某一角落的牆壁上,有一天她突然發現幼童跑去那邊用族語唸起來,更神奇的是一張都沒有唸錯。

當筆者聽到這個故事後,心裡很激動,一方面驚嘆幼童們的學習能力,一方面驚嘆托育班的辦班效益。平和部落托育班除了提供原住民幼童族語學習的機會外,也在幼童早年生命中灌注了民族的文化與價值,更難能可貴的是,當老一輩的族人聽到自己的孫子們說著族語、唱著古謠,那份文化傳承有望以及祖孫能直接溝通的激動之情,恐怕又是托育班另一種意外的價值吧!

2010-09-01╱台灣立報╱第06版╱族群╱■陳枝烈(屏教大教育學系教授)

ind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團隊為實際瞭解依原民會托育服務試驗計畫而開辦的部落托育平台,

為何遇到許多和現行相關法令不合的窘境,

及觀察該地區之文化、生態及生活狀況,

因此前往各個部落托育班進行訪談。

我們的第一站,是苗栗大安部落托育班。

苗栗大安 

苗栗大安 

訪查努呼路碼基督教長老教會辦理的大安部落托育平台當天,

路途雖較遙遠,且偶有落石坍方,但一路開車尚稱平安順暢。

苗栗大安 

與會的雅虎牧師、馬巴督安教會部落托育班及中興部落托育班兩位傳道,

他們說:「在部落裡,教會的場地已經算是相當好的設施,

平常會友或族民也都在此聚會,

但教會場地卻未必擁有土地權狀或建築物使用執照。」

他們從歷史、文化等角度,努力解說此現象,

研究團隊成員友善聽其傾訴,認真理解、體會受訪者的立場及觀點,

偶而也會提問以求解惑。



 

「…只有教會有能力在政府經費未有著落之前,

得以集資協助,先行辦理托兒服務,

但長期下去,對教會總是很難交代…。

…對於權狀、執照之要求,受訪者頗有微詞…」。

好在苗栗縣政府英明,能以專案方式審查,

方使部落托育平台能順利設立。


 

結束訪談後,參觀閒聊之際,

研究團隊成員說:「在前往的山路上,看到大小落石不斷,

心裡難免有些害怕。」

但部落的傳道師回應:沒有落石的地方,就不叫部落了。

說完,眾人大笑。那著實令我們震驚,

原來,我們認為危險的山路,他們卻已經習以為常。


 

研究團隊學了一課,也不禁心生疑惑,

「在那裡的孩子如果要到公幼或鄉托,總是得經過這些地方」;

究竟是土地權狀、房屋使用執照、廚房要有三槽、

馬桶必須是兒童專用等,這些規定的要求重要,需要優先考量,

亦或是這些孩子能就近享有兒童教育及照顧的服務,

而不需走過有落石危險的山路呢?

 


 請支持部落托育計畫連署!

ind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